查看原文
其他

传媒业种子选手藏在这些作品里!汕大新闻学子“最潮毕设”长啥样

2017-06-06 汕头大学新闻学院 全媒派

©本文内容已获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stujschool)授权,全媒派略作整理及编辑。



毕业季,除了学术论文,你是否还想用个人作品为大学四年划上完美ending?这几年,国内新闻院校纷纷开始以毕业设计作为学生结业考查的实践,优秀的毕设作品不仅体现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超高能力,同时也打响了高校创新教育的教学品牌。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可谓个中代表。


今年,我们邀请汕大师生分享最新的毕设“脑洞”,这些创意与实践相得益彰的作品,也堪比传媒业未来的“种子选手”。


作品目录:


1 | 新闻游戏The Editor

2 | 3D动画还原F1赛车

3 | 找到愿意上镜的抑郁症患者

4 | 创作让耳朵怀孕的广播剧

5 | AR怎样结合实体书

6 | 三线城市的直播江湖


最好玩的毕设

新闻游戏:为何网络时代仍需要记者


不少人认为新闻记者门槛低,不需要专业技能,为了让人们消除此类偏见,对记者工作有正确的了解,汕大新闻学院三名男生用Xcode开发了一款模拟记者工作的游戏APP,作为他们的毕业作品。

 

主创人员:陈泽佳、陆梓旭、洪永峰        

指导老师:关义俊


这款游戏名叫The Editor,两名玩家扮演两家媒体的主编,负责选派记者进行新闻报道。玩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有限的记者,利用有限的体力值,去采访尽可能多尽可能重要的新闻,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收益累积最多的一方获胜。


城市地图


人物角色:不同样貌、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记者


用胶卷和相机组成的时间轴


主创选择用新闻游戏做毕设,是受到外国新闻游戏的启发。2015年BBC推出了关于欧洲难民危机的新闻作品《叙利亚旅途》,玩家摇身一变,扮作成千上万涌入欧洲的难民,面临现实中可能遇到种种阻碍,让玩家设身处地感受难民面临的困境。



2016年美国的SiSiWei设计了一款名为Heart Saver的新闻游戏,玩家要把纽约市不断增多的“患者”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最近的有医疗条件的医院,因治疗不及时死亡的“患者”会发出凄惨的一声“啊”,玩家在不断的“啊”声中体会到心脏急救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了解纽约市各大医院的位置。38 40179 38 15264 0 0 2672 0 0:00:15 0:00:05 0:00:10 2952>



主创认为,游戏能让人更快地进入设定的角色,让人感同身受。如果能做一款游戏,让人更好地理解新闻工作,好玩有趣又有益,那样毕设就很有意义。


游戏的各个环节都在向玩家传递新闻记者的职业特点,包括新闻有分类、术业有专攻,记者有专长、记者可能面临各种挑战与威胁等等,例如:


1 玩家即使派出最合适的记者,也有可能采访失败:向玩家传递的信息是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会面临失败的风险,包括受到各种干扰、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等等。


2 新闻事件倒计时设定:当新闻发生时,记者前往新闻现场必须争分夺秒,不仅要和竞争对手竞争还要和时间赛跑,因为新闻转瞬即逝,以此让玩家了解记者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


3 记者的体力值有限:每个记者每天只有3点体力值,每派出一次,体力值减少一点,用完需等第二天才能恢复一点体力值。这背后反映的是,记者这碗饭不仅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每一条新闻除了外出采访,还要写稿、编辑、修改,最后才能发布。



那么,玩家的收益如何衡量呢?主创们提出了量化计算的公式——玩家收益=10* k * k * (x/(x + k))。


其中x为记者等级,k为难度系数。参考时效性、接近性、显著性、服务性等新闻价值构成要素,设置了游戏中新闻事件的难度系数,从1级到10级不等,难度系数越大,新闻价值越高,完成的难度也就越大,相应的玩家的收益也就越大。



简言之,这款双人对战策略游戏的规则简单易懂,定位青少年学生群体,目的就是帮助人们消除刻板印象,更全面地理解新闻记者这个职业


最技术的毕设

3D动画还原F1赛车

 

“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不是跑出百米9秒58的飞人博尔特,而是跑出370km/h的F1极速车手。赛车为什么能够跑得那么快?我的毕设就是用3D动图回答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原理,从发动机到空气动力学。”

 

主创人员:何卓成   

指导老师:许胜坚



“在大学四年里,我修了不少视频制作课程,这让我对动画及特效产生了兴趣。”主创何卓成说:“作为一个忠实的F1赛车粉丝和赛车游戏爱好者,我希望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选择了独立制作3D短片,以3D模型的动图展示赛车部件的运作原理。如何把物理学原理展示的直观易懂,是我做毕设的最大挑战。


作品制作分为三个步骤:建立模型、制作动图、后期剪辑

 

建立模型需要使用建模软件,何卓成使用了开源软件Blender。建模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需要参考现实赛车的三视图以及部件结构,把部件逐个制作出来。接着需要把制作出来的引擎、变速器等内部部件以及前翼、车体、尾翼、轮胎等外部部件拼合为完整的赛车,进行下一步的动图制作。



模型建好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根据汽车的原理制作相应的动图。对于不了解发动机的人来说,用文字解释发动机原理很难讲明白,但动图则一目了然。


活塞式引擎的工作原理


V型引擎


动图制作好后,进入后期剪辑阶段。在Blender中把动图渲染成视频,再撰写脚本,安排旁白内容,最后通过Premiere把动图、旁白、字幕、音乐等内容进行剪辑,制作成最终30分钟的视频。


 “选择做这个毕设,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何卓成坦言,尽管新闻学院的课程包罗万象,但是建模对他而言依然是一件从未接触过的事情。此外,30分钟的视频显然不可能由部件运作原理拼合而成,为此还需要制作一些场景用于片头和串场等。



回首做毕设这大半年,何卓成感觉自己身上颇有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冲劲。选择一个陌生的软件,从一无所知,到摸索着慢慢地制作模型。遇到问题通过不同的渠道寻找答案,学会如何总结问题,如何提问,然后继续埋头苦干。


最压抑的毕设

怎样找到愿意上镜的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三个字,往往是在悲剧发生之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去年乔任梁因抑郁症自杀,触动我们关注这个话题,并准备作为毕设选题。

 

主创人员:杨晓莉  陈晓珊      

指导老师:张明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约有3.5亿人患抑郁症。在中国,抑郁症患者高达5400多万,每年有超过11万人因抑郁而自杀身亡,这些数字令人震惊。如果抑郁症不是以明星自杀的方式进入大家的视野,也许没有人会察觉它就在我们身边。


很多人觉得抑郁症就是心理脆弱、矫情,加上国内大部分媒体上出现的抑郁症患者都是一种偏负面或受难的形象,大家因此可能会对抑郁症产生一定的认知偏差。

 

 “我们决定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拍摄一部与抑郁症有关的片子,讲述抑郁症患者对抗疾病的心路历程,展现他们从抗拒到接受,到最终学会与抑郁症相处的过程。” 主创晓莉和晓珊说。


右为一位同意出镜的抑郁症患者


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有着严重的病耻感,不愿意接受外界的窥探。


晓莉和晓珊首先在汕大校内发布征集信息,然后去拜访了汕大精神卫生中心,全都无功而返。线下寻找效果甚微,晓莉和晓珊将寻找主力转而投入到线上,从QQ、微博、贴吧等各种网络渠道寻找拍摄对象。然而,要深入到抑郁症患者群体里并不容易,“他们有很强的防范意识,有自己的圈子”。


在寻找拍摄对象的过程中,不少抑郁症患者都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侵犯患者的隐私,“患者本身就不想面对这件事,你们反而活生生把人拉到阳光下解剖”、“这种曝光式的拍摄其实是一种伤害”、“这么做会影响患者病情”等等。


与义工微信对话截图


屡试屡败之后,晓莉和晓珊在一位师姐的启发和鼓励下,联系了很多抑郁症有关的公众号,希望可以通过投稿的方式寻找拍摄对象,让患者主动讲出自己的故事


当时投稿的公众号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来,因为那篇稿子,主创两人听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里有无助、有绝望、有无奈,当然感触最深的,是患者们说最讨厌听到身边的人对他们讲:“我理解你,我懂的,你要坚强!”这样的话。因为,没有得过抑郁症的人是永远无法感同身受的。


通过线上了解收集信息,出于对性别、年龄、地域、患病时长、患病经历等各方面的考量,晓莉和晓珊最终定下来了四位拍摄对象。



 “纪录片是一场修行。我们能做的,只是充当一个倾听者。有时候会有一种很强的无力感,因为除了倾听,我们给不了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晓莉和晓珊说。


 “我们可能人微言轻,但无论如何,只要这个纪录片可以给抑郁症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一些鼓励,让一些人开始关注到抑郁症,能够启发别人做出更多更好的片子,那么即使是萤烛之火,也有存在的意义吧。”


最好听的毕设

如何创作出让耳朵怀孕的广播剧


“我的毕业作品是一部广播剧《平行时空理论》,讲的是一个女孩子得到了穿越时空的机会,但她发现不平凡的人生需要做出非常多的牺牲,同时也明白了不平凡的人生应该由自己创造,而非依靠别人。”


主创人员:陈靖      

指导老师:胡禄丰


剧本是陈靖自己写的,风格设定为轻科幻向的故事。在做这个毕设之前,对于广播剧,陈靖只是一个门外汉,而在完成毕设的过程中,她却渐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首先从拟音开始。陈靖大四选修了音效课,从头开始一点一点学混音,也接触了一点编曲的内容,大量的实践让她对于调音和录音操作很快就上手了。在她看来,拟音是把一间干净的录音房变成垃圾场的过程,因为拟音过程中需要大量道具,比如用来录脚步声的一堆鞋子。“脚步声是音效的一个大类,不止有拖鞋声、高跟鞋声、休闲鞋声,还有沉重疲惫脚步声,欢快的脚步声,踉跄的脚步声等等。”


陈靖发明了用防潮包模拟草地走路声


除了拟音,最重要的是录制对白陈靖觉得,对白录制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与配音演员沟通好这句话需要什么样的情感。“我琢磨着剧本里的每一句对白应该用上什么样的语气,然后在旁边备注,在某些我感到犹豫的对白上,我会录两个版本,等到后期剪辑时再研究究竟哪一种会更好。我的广播剧上下两集加起来有45分钟,但这45分钟里的对白花了我5、6天来录。”


来自韩山师范学院的祁怡宁师妹,正在为女二进行配音。


前期录制工作结束以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配乐工作。完全没有乐器基础的陈靖在网上报了一个零基础学编曲的班,她发现即使不会乐器,也可以用鼠标在软件上点点点,点出一首歌来。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陈靖终于做出了第一个主题曲demo。完成了主题曲之后,她更有信心了,制作剩余配乐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去学习,去模仿。“我总共制作了12首配乐,但我真正做出来的工程文件并不止12首,制作配乐的过程是建立在无数个废掉的音频和工程文件之上。”



就这样,陈靖踩着广播剧中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成功完成作品,“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无比庆幸自己选择了继续走下去,生活可能会充满很多的困难,可谁又知道,这些困难不是你通往不平凡生活的那一路荆棘呢?”


最烧脑的毕设

把AR与实体书结合起来

 

“我的毕设之路是由一个“本末倒置”的想法开启的。引爆全球的Pokemon Go,吸人眼球的AR技术,引发了我的探索欲。”


主创人员:沈姣姣       

指导老师:许胜坚 关义俊    

特别顾问:王雨函

                                                                                          

“你不能逼一个人去看书,但能够引导他去阅读。所以我最终决定以AR实体书为毕业设计,通过AR将内容以更生动、更有趣、更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沈姣姣说。


AR实体书《窃看脑》的制作流程


贴近生活的内容才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结合现代人普遍晚睡、缺乏运动的特点,最终沈姣姣选择了大脑的由来、大脑与运动、大脑与睡眠三个部分作为书籍内容。



沈娇娇认为,自己没有生理学和医学背景,并不能完全hold住太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专业知识中穿插小故事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能增加书籍内容的趣味性。书的每一章的开始都会有一个引导页面,包括一个和章节内容有关的小动画和以及章节内容简介。


就这样,直到编完了所有文字内容,排完了版,设计完了所有效果,画完了一大半的插画配图,沈姣姣才打开尘封已久的Xcode,开始制作AR效果。“Xcode出乎意料进行得十分顺利”,姣姣感叹道,“再难的技术问题都能够通过学习、钻研来破解,而想要生产出好的内容,需要更多的时间去雕琢。”



《窃看脑》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是一本需要探索的书。在大脑与运动的章节中给读者出了一道多选题,以Q&A的互动方式来引导读者思考并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关于睡眠的章节中讲到“呵欠的传染性”,单纯通过文字的描述使读者接受这个观点似乎并不那么容易。而通过视频将他人打呵欠的动作、声音展示出来,让读者也亲身体验被传染的感受。不同的内容都尽量选择最合适的展现方式,这个知识点就更容易被记住。


最场景的毕设

三线城市直播江湖里的冷暖人生

 

“过去一年,网络直播遍地开花。人们为什么要直播?为什么要看直播?为了寻找答案,我们决定拍摄一部纪录片,探访移动秀场直播的主播和粉丝们,试图解读移动社交直播火爆背后的心理需求。”


主创人员:陈璞、余欣妮、叶丽佳   

指导老师:许胜坚



“为了找主播,我们可谓费尽了心思。”最初,在直播间里勾搭主播的时候,主创三人把注意力放在了高人气大主播身上,但由于账号等级过低,留言很快就被其他人的礼物和留言刷走。

 

“直播平台上很多大主播都有经纪公司进行管理,他们像是半个明星,行为受到很多的限制。”慢慢的,他们开始学会了直播间的游戏规则,充点钱刷个小礼物,以此来引起主播们的注意,成效明显,得到的回复多了起来。综合分析了拍摄可行性,主创们终于在“一直播”、“映客”、“花椒”、“快手”、“YY”等大大小小的直播平台上选出了三位风格各异的主播进行拍摄。

 

点姐天生有一副会唱歌的嗓子,性格大大咧咧,2016年在闺蜜介绍下开始了自己的直播生涯,如今22岁的她已经成为全职主播,收获了数万粉丝,还有一个微信粉丝群。点姐说:“玩映客久了,和上面的人做了朋友,有种离不开的感觉。”

 


和点姐的直播间相比,莫小文的直播间就冷清的多,一个男生抱着吉他,扯着嗓子唱着歌,有时候直播间一个人也没有,说话都没人回复,即使这样,他还是坚持播完了两个小时。莫小文从小有一个音乐梦想,在厨艺学校毕业之后便开始开直播唱歌赚钱,他说,他就把直播当作自己的工作。



快手主播的画风就比较清奇了,青t是一个直播自己吃饭、睡觉、走路的青年。他t从小在武馆长大,练得一身好武术,无聊的时候喜欢自己编排剧情,拍摄搞笑剧情片发布到网上,逐渐在快手上吸引了六万多粉丝。青t说,玩网络只是他的消遣方式,并不会依赖这个赚钱,但他却非常喜欢直播,因为觉得一直有人理他的感觉很好。



三位主播都是95后,镜头里外的他们其实与普通人相差无几,他们依赖直播,享受直播,也厌倦直播,在我们眼中,没什么特别的直播,却给他们带来了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在拍摄青t的时候,恰巧有一位粉丝来找青t学武术,刚上初中的他,把青t视为偶像,想要成为像他一样厉害的人。更多的粉丝是默默地为喜爱的主播奉献着人民币,老湿今年21岁,是揭阳一家美容院的老板,偶然在直播上看到了点姐成为了点姐的粉丝,看了不到十次的直播,老湿就已经送出去两万人民币,他淡然地表示:“可能有人会觉得两万块钱很多,但我就觉得还好啊。”

 

小粉丝在和青t学习武术


三位主创说,“网络直播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轨迹,我们所做的只是通过个案,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至于这样的直播有无意义,应不应该存在,何为低俗何为高雅……则是我们留给观众思考的问题。拍摄纪录片是件脑力活,也是件体力活,很开心,我们坚持了下来。这部纪录片记录了我们对这个网络社交圈的一个小参与,也饱含了三份懵懂又坚定的大学青春。”


毕业设计大概就像一次献礼,所知所学全部浸入一部作品,给大学生活一个交代。从此结束,也从此开始。


你的毕业设计是什么呢?欢迎在底部留言,或戳全媒派小助手(qmp_001),互动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